
本文转自:人民网-广西频道
面对国家“双碳”战略深入实施和烟草行业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全面部署,广西柳州市烟草专卖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,聚焦精益管理,在包装循环、设备节能和路径优化等方面系统推进,积极探索现代物流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,体现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。

工作人员整理回收的卷烟塑膜。田方方摄
在塑膜包装中“抠”出绿色
在卷烟物流环节,一层轻薄的塑膜是保障产品品质的重要屏障,但也因其难降解的特性,成为潜在的环保负担。面对这一矛盾柳州烟草积极践行绿色责任,围绕塑膜包装展开了一场系统性的“绿色革新”。
革新始于源头。为从包装环节实现材料减量,柳州烟草经过多轮测试与试运行,成功将塑膜厚度从0.048mm降至0.042mm,在确保包装质量不降低的同时,实现原材料的精准控制。
设备管理员陈邓毅手持新旧两种PE膜介绍:“别小看这0.006毫米的差距,一年下来能省下上百公斤塑膜。”这项看似微小的调整,成效却十分显著:仅今年1至9月,用膜量同比减少80公斤,预计全年可节约包装成本近114万元。
减薄不是终点,循环才是关键。在推进源头“瘦身”的同时,柳州烟草同步构建塑膜回收体系,推动绿色闭环建设。“我们现在都习惯把膜整理好,等送货员下次来带走。”零售户梁哲表示,“了解其对环保的重要性后,慢慢也就养成了习惯。”
目前,全市参与塑膜回收的零售客户比例已达99.95%,累计回收塑膜5.84吨,回收率达121.27%,标志着“使用—回收—再生”的循环路径已初步打通。

工作人员查看分拣系统高温预警。罗勇摄
在课题攻关中“算”出效率
在分拣车间,一套智能温控系统正在精准地调节着包装机的运行状态。“现在分拣线暂歇,包装机温度就会自动下调,避免了无效能耗。”设备维修员罗勇指着包装机介绍。
这项创新来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,技术人员在例行巡检时发现,卷烟分拣线暂时停顿时,包装机仍然保持高温运行状态,造成了大量能源浪费。
针对这一问题,柳州烟草物流工匠室立即成立攻关小组。经过2个多月的技术研发,团队成功设计出节能控温装置,实现包装机与分拣线的智能联动。该装置通过实时监测分拣线运行状态,自动调节包装机的温度策略,当分拣线暂停时间超过10分钟时,包装机自动进入节能模式,温度从工作状态的155℃降至100℃;当分拣线重新启动时,又能在5分钟内快速恢复至工作温度。
这项创新使得单机月均用电量同比减少76度,全年可节约用电近万度,不仅实现了显著的节能降耗,更体现了精益求精、主动创新的工匠精神。

工作人员调试分拣线温控设备。黄莞丁摄
在动态调度中“跑”出低碳
面对柳州多山的地貌特点和分布分散的零售网点,传统的配送模式往往存在线路重复、空载率高等问题。
柳州烟草物流中心主任沈世军介绍:“我们依托智能配送系统,将全市1万多个零售户坐标精准标注在高精度三维地图上,通过智能算法的反复推演和计算,不断优化了物流配送网络。”
系统综合考虑了配送量、车辆装载率、实时交通状况等多个因素,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持续输出优化配送线路方案,大幅提升了配送效率,单车日均配送户次同比增长6.69%;在配送任务增加的情况下,仍能累计节约燃油112升。
创新实施的“动态分拣”模式更是带来了显著的效能提升。“现在车辆回来后,可以立即装载次日配送卷烟,基本实现了‘零等待’。”有着10年驾龄的配送老师傅杨林军深有感触地说。
据了解,该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配送车辆位置信息,根据当日配送量精准测算分拣用时,再依据车辆返回时间智能调整分拣顺序。系统会自动优先分拣先返回车辆的货物,确保分拣与配送环节无缝衔接。
数据显示,新模式运行以来,取得了显著成效:车辆平均等待装车时间从原来的45分钟减少到18分钟,降幅达60%;次日配送出车提前了40分钟。这些改进不仅提高配送效率,降低运营成本,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车辆怠速时间,有效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。
下一步,柳州烟草表示将继续锚定“智慧物流、绿色物流”目标,积极探索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,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,以科技创新为驱动,以精益管理为抓手,全力构建智能、高效、低碳的现代化物流体系,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于龙城山水间,交出柳州烟草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绿色答卷。(田方方、庞秋杏、罗勇)
广瑞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